所以交换一定要等到社会文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才能产生,比如部落或国家已经形成或出现的时候。
一些地方的农村甚至出现了所谓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其中,首要是要加强农村的六大制度建设。

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里就已经允许土地流转了,2003年3月1日《农村土地承包法》里有一节12个条款讲的就是土地流转,从此土地开始真正的流转起来。值得注意的是,长久不变这四个字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提出,也赋予了土地政策新的内涵。第五,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出现了大规模流转,对我国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农村的社会管理方式带来了很多新挑战。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安全饮水、沼气,这几年都有非常明显的发展。其中,北大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提出如何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同时防范市场风险的问题,陈锡文再次指出我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中国特色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欧美的那一套,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实际。
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取消统购派购,恢复农产品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渐转变以牺牲农村来促进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政策。随后陈锡文主任还现场解答了北大师生关于农村改革问题的一些困惑。M2(M1加上两年到期的协议存款,或者3个月内可兑付的支票存款)的发行量:欧元为12.0399亿元(5月8日),美元为7.6881万亿元(6月8日)。
到今年上半年,从基础货币看,欧元相对于美元的发行量更是大得惊人。有人把牛牵走了,还想让中国拔桩,把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责任推给中国。这说明,货币越往信用上衍生,美元的供应量越接近于欧元。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10月8日发表一篇有标题党之嫌的文章《亚洲的报复》,说华尔街和伦敦疯狂放纵的金融创新行为和借贷消费,是被某些亚洲国家的超低利率鼓励出来的,而以中国为首的顺差大国把过剩的美元返投美英金融市场,直接导致美英能够压低利率,因此巨额顺差国是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货币霸权,也就是某种货币在国际货币流通中的统治地位,一般表现在垄断计价单位、清偿手段、支付手段和保值手段上。金融市场过度放纵,美国金融当局监管不严,金融从业者过于贪婪,甚至美国的过度消费,等等,都是这次危机的根源,但是,欧元崛起,与美元争霸,如果不是这次危机的真正根源,肯定为这次危机推了波助了澜。

M1的发行量,欧元是美元的4.374倍。M2的发行量,欧元是美元的1.566倍。欧元诞生时,确定与美元的汇价为1:1,经过小小震荡之后,欧元对美元的价格一路上扬,2007年10月17日达到过1:1.43,虽然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从今年7月以来),欧元兑美元已经深度下滑逾3000点,10月26日,欧元/美元汇率最高仍达1:1.29。这如果不是自己拉稀,怪茅坑漏风,就是自己挥霍,埋怨别人不买单
从我们中国来说,2003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永宾(音)教授就强烈呼吁要实现人民币升值,但这种意见始终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马克思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分析过,西方国家早期的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一定会造成基本群众的消费不足。东亚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的认识到了,有的国家认识到了,有的国家没有认识到。这是关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性质。
当然前面有的发言人也讲了,短期中可能还得放水。在我看来,我们中国的经济体系已经深深的融入了全球体系。

这就是由于我们的开放。我的估计是,房地产的泡沫也是很大的,怎么防止突然崩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说一下我对这次金融海啸的性质的理解。只要有了这样的触发点,不管是什么因素,都会引起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这是中央银行货币,它形成的购买力,按照货币乘数计算就是70万亿的购买力。这个事情很难说,因为股票市场高度信息不对称,很难说什么是底。就是两个驱动力量,一个是资源投入,另外一个就是出口需求。但是这个问题大概很难解决,因为他寅吃卯粮的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分析,他们认为美国的增长率如果下降1%,我们的出口就会下降4个百分点。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88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年底达到1万亿美元,现在国家外汇储备是1万9千多亿美元。
在我们的经济体系中也有大量虚拟的资产泡沫存在。我们一个总的方向,按照十一五规划,一个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另外一个是发展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我们产业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世界金融体系,因为最大的背景就是金融体系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金融体系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南方地区有些企业好象经营得很好,突然资金链就断了。
经贸委和财政部在各地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但实际上在这个经济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黑洞,大量的泡沫,大量的虚拟财富,就是纸面上的财富。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开放,用出口导向的政策使得出口的高速度增长能够弥补投资驱动这种模式的不足。太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的说法。
这个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一直到94年外汇改革,应该说世界经济的格局对我们是有利的。接着来的就是我们自己。
这一系列的措施不需要花多少钱,但对支持中国经济抵御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们的出口需求就支撑了我们的高速度增长。
有些问题暴露得比较早,比如说因为资源投入拉动的经济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其实从第九个五年计划以来,就变成了很严重的问题。近年来,美国、英国等主要国家的储蓄率都接近于0。
我们都还记得,当90年代格林斯潘受到耶鲁大学教授席勒的严厉批评以后,他曾经接受过席勒的提法,说美国的证券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繁荣,但是美国股市应声而落。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正式终止了美元和黄金的联系,这样美元就变成一种不受约束的货币了,美国无论发多少美元世界各国都把它看作真金白银。这个东西对于世界,对于美国都是有好处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危机,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因素。
所以粗放的增长方式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有所变形。我这几年在国家信息发展专家资源委员会承担一些工作,我们在各地考察发现,虽然我们基础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高,但是因为我们人数多,所以现在我们的技术人员人数来说是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我们的研发投入现在是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我们的发明的数量并不少,而且现在有一些是到了前沿。
经济改革、法制建立,这一系列的改革就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够做到,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因为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政府都可以用美元去兑换黄金,但是到1971年就兑换不了,就开始浮动了。
这方面报刊上有一些报道,这种例子是到处都可见的,这是很要命的事情。我同意曹远征先生刚才讲的,他一再讲覆巢之下无完卵,其实是连在一起的。 |